近日,我市以一場別開生面的產業盛會,正式拉開微短劇產業生態建設的序幕,并同步啟動“1+1繁星計劃”。這不僅標志著大同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在新興文化產業賽道上邁出關鍵步伐,更是古都文化破圈傳播、文旅深度融合的戰略實踐。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微短劇作為新興的內容形態迅速崛起,已成為網絡視聽領域的重要增長點。我市敏銳捕捉到這一機遇,不僅在全省率先出臺專項扶持政策,更通過構建完整產業生態鏈,著力打造城市發展新引擎。
本次啟動的大同微短劇影視產業園,建筑面積約2萬平方米,園區正加快建設集拍攝、制作、孵化、變現于一體的微短劇創作者園區。尤為關鍵的是,山西省網絡微短劇內容審核中心的落戶與山西文化版權鏈的搭建,形成了“內容合規+版權保護”的雙重保障,為產業健康發展筑牢根基。同時啟動的“1+1繁星計劃”推出的《下一站,短劇王》全民綜藝與《佛光下的暖陽》精品短劇雙線并行,既通過群眾參與激活本土創作活力,又以專業制作深挖云岡石窟、大同古城等文旅IP價值,將有力促進大同歷史文化從靜態遺產變為動態故事。“繁星計劃”同步啟動的百部微短劇演員招募計劃,與高校共建產學研基地的舉措,更體現了對創作核心的重視。
從創作到創新每一環真金白銀的支持,政策體系的全維度支撐和產業生態的系統性構建,彰顯了我市搶占微短劇這一文化消費新風口的雄心與底氣,其意義不僅在于將大同打造成為政策集聚、資本活躍、生態繁榮的微短劇產業“硅谷”,在AI、XR技術的加持下,更將通過具有強大吸引力的影像語言向全國乃至全球講述大同故事,重塑城市形象。
從煤炭重鎮到文旅名城,大同的轉型始終與文化相伴。如今微短劇產業的布局,正是這種轉型的深化與升級——它讓文旅資源轉化為經濟增量,讓城市形象通過數字傳播深入人心。當千年文脈遇上新興業態,當政策扶持對接市場活力,大同必將在微短劇的賽道上跑出轉型加速度,讓更多人透過小屏幕讀懂這座古城的厚重與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