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社會穩定之基。近年來,我市將勞務品牌建設作為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一批帶著“大同印記”的勞務品牌,如“云岡親人”“天鎮保姆”“廣靈巧娘”“北方好焊”等如雨后春筍般先后涌現,不僅成為群眾就業增收的“金鑰匙”,更成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力軍”,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勞務品牌的打造,通過系統化的技能培訓、標準化的服務管理、品牌化的市場推廣,將分散的勞動力凝聚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軍團”。如以“天鎮保姆”“廣靈巧娘”“云岡親人”等為代表的勞務品牌,不僅在本地市場樹立了良好口碑,更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贏得了廣泛認可。這種品牌效應,不僅提升了勞動者的議價能力,更讓他們在就業市場中占據了主動地位。
技能培訓是勞務品牌建設的核心支撐。從傳統的建筑、家政行業,到新興的新能源、數字經濟領域,我市圍繞市場需求和產業升級方向,構建起多層次、多元化的技能培訓體系,特別是政府、企業、職業院校三方聯動,開展的“訂單式”“定向式”培訓,確保勞動者所學與市場需求無縫對接,讓勞動者在家門口就能掌握高技能,實現“培訓即就業、上崗即增收”。這種“以需定培、以培促就”的模式,不僅有效解決了企業用工難問題,更讓勞動者實現從“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為長期穩定就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與產業升級同頻共振,讓勞務品牌煥發持久活力。我市緊扣數字產業、文旅產業、現代服務、設施農業四大核心就業渠道,孵化出“大同訊使”“云州黃花工”等新型品牌,僅此類品牌就帶動超2萬人穩定就業。67家數字企業的入駐與“平城燒麥郎”等文旅品牌的崛起,實現了“品牌促就業、產業興品牌”的良性循環。按照規劃,到2026年底,我市將培育20個優質勞務品牌,培訓2000名高技能人才,推動勞務品牌成為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金字招牌”。
從“天鎮保姆”的口碑相傳到“數字工匠”的嶄露頭角,大同的勞務品牌建設實踐印證了一個道理:把群眾就業需求放在心上,把技能培育抓在手上,把品牌建設落在實處,就能破解就業難題。這篇民生大文章,既寫滿了群眾的獲得感,更標注著城市發展的溫度與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