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廣電總局“重點微短劇”備案項目、大同首部精品文旅微短劇《佛光下的暖陽》,日前在大同微短劇影視產業園開機,拍攝工作緊鑼密鼓推進。劇情以云岡石窟“佛光文化”為核心,通過文物修復師與文創店主理人的情感故事,串聯起云岡石窟、大同古城街巷、大同火山群、大同文創、非遺美食等本土元素,力求打造一部具有文化質感和情感溫度的佳作,讓更多人看到大同冬天的美,吸引更多人走進大同、了解大同、愛上大同,進而實現“以劇促旅、以旅興文”的傳播目標。
10月29日,大同微短劇產業生態發布暨“1+1繁星計劃”啟動儀式舉行,大同微短劇影視產業園正式揭牌投運,AI影視數字產業園與山西省網絡微短劇內容審核大同中心同步啟動。大同微短劇影視產業園建筑面積約2萬平方米,以“全域影城”為藍圖,將大同古城、云岡石窟等特色文旅資源轉化為天然實景片場,同時以“全鏈服務”為支撐,構建覆蓋創作全流程的產業生態。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微短劇作為新興內容形態迅速崛起,成為網絡視聽領域的重要增長點。2025年11月11日,《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5》藍皮書顯示,至今年8月,我國微短劇用戶規模已達6.62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超120分鐘,近八成用戶觀看頻率提升;今年1月到8月,微短劇市場規模突破500億元,首次超越電影票房,成為內容消費新興賽道。DataEye研究院發布的《2024微短劇行業生態洞察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微短劇行業直接創造就業崗位21.9萬個,間接帶動就業崗位達42.8萬個。《2024微短劇行業白皮書》預測,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將在2027年突破1000億元。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催生了“碎片化”“短平快”“高敘事密度”內容消費需求。2024年底,微短劇用戶規模超過網絡外賣、網絡文學和網約車用戶數量,躍居數字生活榜單前列。微短劇憑借其體量輕、節奏快、時長短等特點受到用戶喜愛,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廣闊的市場前景。尤其是近兩年微短劇“量增質升”,不僅成為塑造城市形象、傳播文旅產業的全新方式,自身也成為文化產業的新興力量。
大同文化底蘊深厚、文旅資源豐富、文藝人才濟濟、算力之城建設成果顯著,能夠為微短劇創作和生產提供強大支撐,具備發展微短劇產業的良好基礎與巨大潛力。我市敏銳捕捉住微短劇產業發展機遇,在全省率先出臺專項扶持政策,盤活整合優質資源、調動全社會支持力量、強化要素保障,積極搭建產業發展良好生態,著力打造城市發展新引擎。其意義不僅在于將大同打造成為政策集聚、資本活躍、生態繁榮的微短劇產業高地,推動文旅產業發展,實現文化與經濟的雙向賦能,更將通過具有強大吸引力的影像語言向全國乃至全球講述大同故事、傳播大同聲音、塑造大同形象。
《佛光下的暖陽》在冬日里快速推進,期待實現“以劇促旅、以旅興文”的效果。千年文脈與現代活力雙向奔赴,我們更期待也深信,將來一定有更多挖掘大同特色、深耕內容創新的微短劇出爐并熱播,打造具有辨識度的文化IP,掀起“線上追劇線下打卡”的新風潮,實現從線上觀看到線下體驗的轉化,打通文化消費鏈條,為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文化之城建設注入新活力,為講好大同故事、重塑城市形象增加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