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以來,市文旅局通過其官方微信公眾號及抖音號,對列入“紅黑榜”的旅行社、分社及導游名單進行公布,目前已公布4批“紅黑榜”名單,其中,“紅榜”名單有7名導游、10家旅行社;“黑榜”名單有12名導游、2家旅行社。此舉旨在以“紅榜示范引領、黑榜警示震懾”的雙向引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旅游業市場經營行為,助力我市旅游服務質量持續提升。(《大同晚報》11月7日)
大同文旅“紅黑榜”,以直觀的獎懲機制破解旅游市場監管難題,其意義不僅在于個案治理,更在于構建“正向激勵+反向約束”的閉環管理體系,折射出信用體系建設在文旅產業升級中的核心作用。
“紅榜”示范引領,將個體誠信轉化為可感知的品牌價值。無論是導游緊急救助游客的暖心事跡,還是3A級旅行社對規范經營的表彰,都通過官方平臺集中展示,這種“看得見的榮譽”不僅激發了從業者的職業自豪感,也使游客在選擇服務時獲得明確指引,讓信用成為文旅服務的“硬通貨”。
“黑榜”警示震懾,倒逼經營者敬畏規則。從出租車違規運營的日更新曝光,到導游私自承攬業務的公開通報,清晰標注的處罰結果形成了強大的行業約束。
大同文旅“紅黑榜”,源于系統化的制度設計。相比打游擊式的市場整治,“紅黑榜”形成了覆蓋出租車、旅行社、導游的全鏈條監管網絡,明確了“無投訴記錄、受表彰獎勵”等紅榜標準,以及“三次有效投訴、安全事故主責”等黑榜情形,讓獎懲有據可依。在實施層面,“每月定期發布+重大節日日更新”的動態機制,配合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抖音號等多渠道傳播,確保了時效性與覆蓋面;而異議申訴、3個月移出期等流程設計,則兼顧了懲戒力度與容錯空間,體現了監管的溫度。
更重要的是,該制度與國家《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管理規定》有效銜接,將地方實踐納入全國文旅信用體系建設框架,實現了區域治理與國家制度的聯動。
從大同南站的電子屏幕到全國文旅市場的信用版圖,“紅黑榜”制度的價值不僅在于解決當下的服務亂象,更在于構建“誠信有回報、失信有代價”的市場生態。當信用成為文旅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旅游目的地才能真正實現從“流量”到“留量”的跨越,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