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區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聯動駐區企業、社會組織、居民能人三類核心合伙人,輻射N方力量,推進“試點先行-總結經驗-制度固化-全域推廣-長效運營”模式,使基層治理取得了顯著效果。(見11月14日《大同日報》)
平城區在基層治理中推行“社區合伙人”工作模式,有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馬軍營街道通過這一模式,陪護、保潔、維修等需求實現就近快速解決,“鄰距離”服務圈讓居民直呼貼心;水泊寺街道線下“幸福集市”讓商家走進小區,也讓“群眾夜校”惠及眾多居民,創新的“積分停車”機制激發了大家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開源街道為居民搭起“致富橋”,聯合相關企業開設育嬰師、直播帶貨培訓,幫助120余名居民實現就近就業……基層治理的探索創新,有效提升了服務水平,不斷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基層治理關乎民生,也連著民心。“社區合伙人”的創新模式,是在感知民情、體察民意的前提下,讓基層治理煥發了生機,也讓基層治理有了溫度。這溫度來源于他們在了解居民的實際需求中,在基層治理中做到了智慧的碰撞,整合了轄區有效資源,讓服務直達社區居民最需要、最現實的地方。
目前,該區12個街道31個社區已全面鋪開“社區合伙人”模式,企業主動讓利、社會組織深耕場景、居民主動參與,實現了“政府減負、企業獲利、居民受益”的三方共贏。同樣,通過這一模式,我們看到了基層治理、服務效能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形成基層治理動人的風景線,成為賦能基層治理的生動注腳。
“社區合伙人”模式看似是基層工作的“小切口”,實則是用心服務居民、提升治理效能,開墾出了培育充滿溫情美好家園的土壤。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有了貼近民意、體察民情,并賦予治理智慧的工作,就一定能夠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