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作為流動博物館項目,山西博物院“你身邊的博物館”系列活動走進平城區(qū)17校,以青銅流動展、專題講座和非遺體驗等多種形式,將承載三晉文脈的文物資源轉化為生動課堂,讓青少年在沉浸式互動中觸摸歷史溫度、厚植文化自信。(見11月21日《大同日報》)
“你身邊的博物館”以走出館舍方式,將博物館文化資源傳遞到小學校,讓小學生從中感受并共享三晉大地深厚的文化資源,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校園生活,也激發(fā)他們的愛黨愛國熱情和文化自信。博物館真正成為小學生“行走的課堂”,博物館所蘊含的歷史、文物、文化,增長了小學生們的知識才干,激發(fā)著小學生的求知欲和培養(yǎng)著他們的興趣。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它架起了一座穿越時空的橋梁,能夠讓人看到過去、思考現(xiàn)在、展望未來,能夠觸摸到歷史過往。如今,走進博物館在我國各地已蔚然成風,參觀博物館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一種旅游方式,成為大家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與博物館的“雙向奔赴”中,了解文物的歷史和它背后蘊含的故事,從珍貴的文物中汲取精神滋養(yǎng),領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度和厚度。
在平城區(qū)17校進行的“你身邊的博物館”系列活動,讓博物館與小學生的距離更近了,他們通過不斷培育“博物館+”,融合新場景、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為小學生們提供了更加接地氣的觀展體驗,走到孩子身邊,用孩子們更容易理解和更愿意接受的方式講述文物故事、歷史內涵和文化精神,用文化浸潤小學生的心田,也給小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文化記憶。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博物館在為往來進出的觀眾提供著文化體驗的同時,也在悄無聲息中傳承著人類文明、厚植著文化自信。“你身邊的博物館”系列活動在給小學生播下了文化種子的同時,也拓寬了小學生們的視野,開闊了他們的思維,進一步激發(fā)起了他們的愛國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