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銀行存款利率進入下行通道,尋求收益穩健又能適度追求更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成為許多人的選擇。在此背景下,兼具“穩健打底、彈性增強”特點的“固收+”產品,熱度持續攀升,成為理財市場的“香餑餑”。
“每月工資到賬后,我會自動定投2000元到‘固收+’基金里,計劃至少持有一年,目標是收益比存款高、波動比股票小。”市民劉女士表示,她之前嘗試過股票基金,但因市場波動大影響投資心態,而純債基金收益又有限,“固收+”恰好平衡了她的需求。
和劉女士有類似想法的投資者不在少數。從事教育行業的王先生也表示,去年開始配置“固收+”產品,作為家庭資產配置的“壓艙石”。“股市表現好的時候可以分享部分收益,市場不好時也有債券部分作為緩沖,整體體驗比較踏實。”
“‘固收+’產品可以拆成兩部分理解。” 某國有銀行理財經理介紹,“‘固收’部分通常配置國債、高等級信用債等低風險資產,占比不低于70%,目標是獲取穩健收益;‘+’的部分則靈活投向股票、可轉債等有機會增強收益的資產,以提升整體收益彈性。
某國有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客戶不再滿足于單一資產或單一策略的產品。能夠靈活調整股債比例、具備嚴格風控體系并覆蓋可轉債、打新等多元策略的‘固收+’產品更受歡迎。”
不過,理財專家提醒投資者,盡管“固收+”產品在分散風險、拓寬收益來源方面具備優勢,但其多資產、多策略的特點也意味著風險等級相對較高,收益表現與市場行情緊密相關,投資者應根據自身投資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理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