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職教學子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石。為切實關注學生心理需求、筑牢校園心理安全防線,大同市職業教育中心結合學生成長特點,從管理、評估、服務多維度發力,通過系列務實舉措構建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用專業與溫暖守護學生成長。
該校以精準管理為基礎,為每名學生建立專屬心理健康檔案,實時記錄基礎特質、情緒變化、人際交往等動態信息——從課堂上的專注度變化,到與同學互動中的狀態波動,均會被細致納入檔案。教師定期分析數據,針對發現的困惑及時制定輔導方案,例如為學業壓力大的學生協調課業幫扶,為家庭溝通不暢的學生搭建家校溝通橋梁,實現“點對點”精準支持。為全面掌握學生心理動態,學校定期開展全覆蓋匿名問卷,圍繞學習壓力、青春期適應等核心話題收集真實需求,同時引入標準化測評系統,從抑郁、焦慮、社會適應能力等維度開展專業評估,對心理狀態良好的學生開展積極引導,對有輕度困擾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疏導,讓心理服務更具科學性。
在日常教育中,心理健康講座成為常態。校外心理專家與校內教師組成講師團隊,結合學生日常遇到的實際問題設計主題:講解“考試前如何通過呼吸法緩解緊張”時,會現場帶領學生練習腹式呼吸;探討“人際矛盾化解”時,邀請學生上臺模擬溝通場景,用互動形式讓知識更易理解。班級定期開展的主題班會同樣注重體驗感:“情緒樹洞”環節中,學生將煩惱寫在便簽上貼進“樹洞箱”,教師與同學共同拆解問題、分享經驗;“信任背摔”“合力搭塔”等團隊游戲中,學生在協作中學會包容與支持,班級逐漸形成互助溫暖的氛圍。
此外,學校精心打造的心靈驛站成為學生的“情緒避風港”。驛站內沒有刻板的咨詢臺,取而代之的是布置溫馨的“心靈小屋”,心理教師常以聊家常的方式傾聽學生煩惱;放松區配備的音樂減壓艙、沙盤與手工材料,讓學生可通過聽白噪音、拼樂高、捏黏土舒緩情緒。同時,學校還延伸服務觸角,在宿舍區域設立宿舍心靈驛站,并賦予其愛心驛站功能:不僅為學生提供心理陪伴,還免費發放日用品、醫用品以解生活之需,每周四晚上更會準時供應暖心晚補餐,讓關懷滲透生活點滴。兩處驛站均實行“隨時開放、無需預約”制度,午休或課后,常有學生來此翻看書籍、輕聲交流,或是在宿舍驛站領取物資、享用熱餐,在貼心服務中感受溫暖與安心。
記者 曹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