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街7號,有一家名為“喝點”的咖啡小館。用大同話念一遍店名,有一種別樣的親切感。
秋天的古城陽光明媚,碧空如洗。陽光掠過磚雕的飛檐,把影子投在青石板路上。檐角下的紅燈籠輕輕晃動,像在對過往的行人眨眼睛。一拐進獅子街,畫著動漫的彩繪墻面格外顯眼,彩繪墻的隔壁,便是喝點咖啡。
推開厚重的木門,進入小院,鼻尖首先觸到的是烘焙咖啡豆的焦香,混著一絲絲陽光的味道,讓人備感輕松。小院雖然不大,但布置精巧,十分別致。制作咖啡的檔口竟是雕梁畫棟,墻面上是古寺壁畫的樣貌,頗具匠心。菜單上最打眼的莫過于那幾款帶著本地印記的拿鐵咖啡,汾酒拿鐵、沙棘拿鐵、大同拿鐵。
汾酒拿鐵,酒與咖啡的奇妙組合。咖啡機萃取的咖啡液,加入冰塊、牛奶,托盤里放一個量酒器、一瓶紅蓋汾酒,與調(diào)好的咖啡一并端上桌,在客人面前倒出15毫升汾酒,緩緩倒入咖啡杯中,一縷淡淡的酒香飄然而至。“之前每杯咖啡中要加入30毫升汾酒,有的客人喝過后竟有些微醺,便減少了汾酒的量”,咖啡師小李一邊操作一邊介紹說。端起杯,先喝一口,濃濃的酒香在口腔里盤旋。品過酒香,攪一攪,再品,咖啡與鮮奶的基底里,汾酒的香悄悄鉆進來,不沖,卻勾醒了味蕾。先是咖啡的苦甘,咽下去,喉間泛起汾酒特有的綿甜,像極了一出短劇——先是市井的煙火,末了飄出點江湖的灑脫。
大同拿鐵是一款熱飲。這款咖啡用蓋碗盛放,別有一番韻味。杯中放桂花糖漿,加咖啡液,牛奶打發(fā)出奶泡,輕端咖啡杯,將奶泡倒入搖勻,然后用奶泡拉花。點睛之筆是將模具蓋于杯口之上,撒可可粉。一番操作之后,取下模具,心形的圖案上便有了“大同”二字。青花的蓋碗,奶白色的心形圖案,咖啡色的“大同”浮于其上,已然是一幅獨具巧思的畫卷。抿一口,咖啡的醇厚里裹著不易察覺的甜,不張揚,倒像這古城里的尋常日子,踏實而溫暖。或許是加了桂花糖,又或是奶溫調(diào)得格外熨帖,喝著喝著,時光仿佛都柔和了幾分。
沙棘拿鐵,略帶著點山野氣。純沙棘汁、牛奶、冰塊、濃縮咖啡液,四者加在一起便是一杯沙棘拿鐵。沙棘的酸是明亮的,撞進咖啡的醇厚里,竟生出奇妙的平衡。酸與甜在舌尖打轉(zhuǎn),咖啡的苦成了背景,襯得那點果酸格外鮮活。
小院外逐漸熱鬧起來,游人的腳步聲、說笑聲時急時緩。古城的味道從不止于磚石與古跡,它藏在汾酒的綿香里,藏在沙棘的果酸里,藏在一杯咖啡與本地風(fēng)物的碰撞里。手里的拿鐵杯還留著余溫,像把古城的一段時光,悄悄揣進了懷里。